要知道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來檢查與判斷:
一、正式診斷方法:
骨質密度檢查(BMD)
這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準確的方式,使用 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 來測量骨頭的密度,最常測的是:
腰椎,髖骨(大腿骨),有時也會測前臂骨。
檢查結果為 T-score(與年輕健康成人骨密度比較):
T-score ≥ -1.0:正常
T-score 介於 -1.0 到 -2.5 之間:骨質流失(骨密度偏低)
T-score ≤ -2.5:骨質疏鬆症
二、自我評估高風險族群:
如果你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
- 年齡
女性 > 65 歲;男性 > 70 歲;或年輕但有危險因子
- 停經後的女性
- 低體重或瘦小體型
- 曾經有過骨折(尤其是低能量骨折,如跌倒就骨折)
- 長期服用類固醇(Prednisolone > 3個月)
- 吸菸或過量喝酒
- 有骨質疏鬆的家族史(尤其是父母骨折史)
三、輔助檢查與工具:
FRAX 評估工具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開發的風險評估工具,可計算未來10年內發生骨折的機率。可在線上輸入個人年齡、體重、骨折史等項目。
如需更詳細資訊可google查詢 FRAX 官方網站。
四、身體徵象提示:
雖然骨質疏鬆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可以觀察:
- 身高較年輕時明顯縮短(>4公分)
- 駝背
- 常常腰痠背痛
- 輕微跌倒就骨折(如手腕、髖部、脊椎)
如果您有以上疑慮,建議到骨鬆專科(核子醫學科)或骨科諮詢,做個骨密度檢查最直接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