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健康園地

當心慢性胃食道逆流--變成食道癌

      食道癌在台灣,常見食道中上段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起因長期抽菸、喝酒、吃檳榔等慢性致癌物接觸導致,跟西方世界因慢性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下段腺癌為主並不相同。隨著飲食西化及現代生活繁忙等關係,筆者近幾年接觸到食道下段腺癌有增加的趨勢。

      胃食道逆流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診斷,最典型的症狀如火燒心、胸口灼熱感外,還有許多不典型症狀,如喉嚨不適感、慢性咳嗽、氣喘、鼻塞、甚至心律不整等。造成胃食道逆流原因很多,如生理結構狀況(賁門裂孔疝氣、肥胖)、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如暴飲暴食)、腸胃道蠕動問題、慢性便祕等,都是常見原因。目前口服用藥效果都不錯,但造成原因沒有處理調整,復發的機會很高。

      部分慢性反覆胃食道逆流病患,胃食道交界上方黏膜細胞在被胃酸逆流反覆刺激、侵蝕,原本應出現的扁平細胞會轉化成腸道腺體才會出現的柱狀細胞--可以想成正常的細胞但長在不對位置上,此變化稱為細胞變性,這種長在胃食道交界上方的細胞變性又特稱為巴瑞特氏食道。

        巴瑞特氏食道在內視鏡下會呈現舌頭狀、鮭魚顏色的黏膜突出,需再切片病理確定是否有細胞變性,還能再區分出是否有無分化不良,甚至高度或低度分化不良。前述細胞變性上可視為正常細胞長不對位置,而分化不良即是不正常的細胞,可視為癌前病變,隨著分化不良程度高低,未來轉變為食道腺癌風險也隨著提高。

      目前針對巴瑞特氏食道除口服藥物抑制逆流外,多種角度的射頻消融電燒術,已能將已變性甚至分化不良黏膜細胞消滅以阻斷後續可能癌變,單次治癒率80%以上。若有需要,請至本院肝膽胃腸科門診就診評估。

回醫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