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衛福部公布的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癌症)多年來依然位於首位,而其中更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蟬聯所有癌症死亡率的寶座,相較於其他癌別,個人覺得肺癌才是名副其實的「癌王」。國健署自111年起開辦了肺癌篩檢計畫,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肺癌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補助,桃園市更擴大了補助對象範圍,接受LDCT檢查的個案數量隨之增加,也因此不少民眾會因為檢查結果異常而被轉介至胸腔科門診追蹤。在琳瑯滿目的LDCT異常中,與早期肺癌相關的就是所謂「肺結節」的發現:
Q: 什麼是肺結節 ?
A: 其實肺結節就是肺部的陰影,依照其大小,直徑大於 3 公分是成為腫塊,小於 3 公分是結節。而若是陰影的表現不是很扎實,呈現薄霧狀陰影,我們則稱之為「毛玻璃狀結節」。
Q: 為何會出現肺結節 ?
A: 會導致肺結節出現的狀況很多,如發炎性 (如細菌、病毒、黴菌、肺結核等)、自體免疫疾病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肉芽腫組織、血管構造異常、職業性肺病 (如塵肺症)、良性腫瘤,當然還有大家最擔心的肺惡性腫瘤(肺癌),都有可能以肺結節表現。
Q: 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A: 據統計,約有3成接受胸部電腦斷層的人會發現肺結節,隨著年紀增長、抽菸史、慢性性肺病、或職業(如礦工、農業)等,出現肺結節的機率則會升高,但其中約95%都是良性的。醫師會根據結節的大小、數量、型態及個案本身的風險因子,判斷惡性機率的高低,但實際上給出的是可能性,並非確定的結果。
Q: 發現肺結節後該怎麼辦?
A: 發現有肺結節後,在判斷惡性機率的高低後,大致有三個處理方向,第一、「追蹤」:較小、惡性機率不高(<10%)的結節,通常會先做追蹤,臨床醫師會訂出適當的追蹤時間,可能為三個月至2年不等,並觀察結節的變化。第二、「切片」:中等惡性機率(10-70%)病病灶,若大小及位置適合,可進一步安排但腦斷層導引穿刺切片或支氣管鏡切片檢查,好處是可取得組織做真正的組織學確認,相較於外科手術風險較低,但依然有可能有併發症的機會。二、「外科手術」:高惡性機率(>70%)的病灶,會建議進一步開刀,除了可確定診斷,也有順便手術切除治療的功能。
據國建署統計,自111年7月1日至111年12月26日止,全國已有22,451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160名確診肺癌個案。建議符合條件之民眾積極參與計劃,未符合計畫條件民眾亦可考量自身情況接受LDCT,若能早期發現,儘早接受治療,為個人生命及家庭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