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健康園地

薦髂關節功能障礙

 

「根本不是神經痛的坐骨神經痛」你聽過嗎?今天要介紹的疾病,薦髂關節功能障礙,就是這樣的問題。如果您身邊有人長期腰、臀部疼痛,還放射到腿部,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但一直治不好,趕快分享這篇文章,說不定會能幫他一個大忙喔!

 

「薦髂關節功能障礙」也有人稱為「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最常見的原因是尾椎蹬到,也就是滑倒、跌倒,造成臀部、尾椎撞挫傷。薦髂關節功能障礙常表現為:腰臀部疼痛,牽連大腿後側、內側,而且常常在久坐、久站、久走後加重。嚴重一點的案例,甚至不能坐、不能躺。

 

薦髂關節功能障礙這種「下背痛伴隨腿部放射痛」以及「久坐後容易發作」的狀況,與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症候群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很像,容易混淆誤判,但因為其實根本不是神經問題,所以患者往往四處求診但沒有效果。

 

「薦髂關節」是位於薦椎、骨盆交界處的關節,周邊有需多韌帶的支持,正常狀況下是很穩定的關節。當尾椎蹬到時,可能讓關節發生骨對骨的直接撞擊,造成關節炎,也有可能造成周邊的韌帶損傷,產生疼痛。受傷的關節,也有可能變得比較不穩定,因而演變成慢性疼痛。

 

★薦髂關節功能障礙的治療有三個重點:局部止痛、加速修復、增加關節穩定度。

 

(1)「局部止痛」屬於治標、救急的策略,針灸、局部的消炎止痛注射都是可行的選項,但如果不配合其他方法,效果通常有限或不持久。

 

(2)「加速修復」是比較治本的方法,可以使用的方式主要是「增生注射」,可以用於注射的藥劑包括高濃度葡萄糖水、PRP、PLT、羊膜萃取物等。以效果來說,PRP或PLT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羊膜萃取物價格較高昂,非常嚴重的案例才建議考慮。

 

注射的方式建議配合「超音波導引」,可以精準地瞄準患部,既安全又有效。比較常注射的部位會是薦髂關節的「上開口」或「下開口」,以及沿著關節有壓痛的位置。

 

(3)「增加關節穩定度」的目的是要進一步確保不再復發,畢竟沒有多少人會希望這種痛反覆發生。初期,可以透過局部的「肌貼貼紮」來達成,中長期來說,最好能搭配適當的腰、臀部核心穩定訓練。

 

    一般來說,這樣標本兼顧的三合一治療策略,常能在2~3週的時間內就看到效果,1~2個月內解決問題。如果你的身邊就有這樣「滑倒、尾椎撞到後坐骨神經痛一直好不了」的親友,不妨建議他們找專業的運動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進行評估診察,看看是不是「薦髂關節功能障礙」喔。

回醫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