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排第七名,在女性的十大癌症中排第四名,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癌症,主要發生在女性,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到4倍。女性進一步按年齡層區分,甲狀腺癌多以青壯年族群為主,在10~29歲的女性癌症發生率是第一名,在30~49歲的女性癌症發生率則是第二名,僅次於乳癌。
甲狀腺癌的確切成因至今仍舊不明,不過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 : 輻射暴露(長期暴露於輻射汙染的環境,或頭頸部曾經接受放射線照射治療者)、家族史、肥胖。
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部份的原因是醫學影像檢查的普及,例如健康檢查的頸部超音波,有部分無症狀的民眾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被發現,也因此雖然發生率逐年上升,但是確診時的腫瘤平均大小卻有縮小的趨勢。目前國際間無實證建議對症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包括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請務必就醫檢查,及早診治。
在病理組織型態分類中,甲狀腺乳突癌與濾泡癌占多數,是分化良好的惡性腫瘤,治療效果好,存活率高,預後良好。第一到第三期的患者,10年存活率超過90%,第四期的10年存活率約50%。甲狀腺未分化癌,與上述分化良好甲狀腺癌的臨床表現則截然不同,具有高度的侵襲性,易侵犯周圍組織及轉移到其他器官,病程進展迅速,死亡率極高,主要發生於年長者。幸好,未分化癌占狀腺癌的比例很低,不到百分之一。
手術是甲狀腺癌的首要治療,依據腫瘤種類、腫瘤大小、局部侵犯、病人個別因素等,甲狀腺切除範圍可以是單側切除或雙側全切除。術後依據臨床和病理的分析來決定分期和復發風險度,決定是否給予放射碘治療。其他治療包含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當腫瘤困難切除或手術無法完整切除時,會改以上述的輔助治療。接受雙側甲狀腺全切除後,需要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新陳代謝的需求。大多數的甲狀腺癌是屬於分化良好的型態,只要積極面對與接受完整治療,預後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