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健康園地

雙腿的沉默危機—下肢動脈疾病

年初寒流頻繁、氣溫驟降,不少人忙著防範流感,卻忽略了另一個健康威脅—下肢動脈疾病。這項常被誤認為只是「腿痠腳麻」的小毛病,其實可能是血管阻塞的警訊,不可輕忽。

   近期一個年近百歲的婆婆因為小腿疼痛難耐被送到急診,醫師診察時發現她右小腿一半以下整個發紫,腳掌沒有知覺。經超音波儀器檢測,腿部已經沒有血流;再加上身體各器官指數異常跟早期敗血症的徵兆,醫師跟家屬開始了截肢保命的討論。

   談到心血管疾病,大家都知道心肌梗塞跟腦中風,但「下肢動脈疾病」的嚴重性常常被忽略,所以才有「腳麻走袂去」的現象發生。如同衰老的皺紋是全身性一般,動脈血管的老化硬化也是全身性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及洗腎患者為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一樣也暴露在下肢動脈疾病的風險之下,因為這些疾病都是動脈的硬化、狹窄、阻塞造成的疼痛及器官受損,只是發生的位置不同而已。

     下肢動脈疾病是一個慢性進程,隨著血管狹窄程度加重,可能開始出現腿部走路疼痛、感覺衰退、冰冷、睡覺或休息時疼痛、甚至傷口不癒合、慢性潰瘍或肢端發黑。整個過程數年到數十年都有可能,但是狹窄的血管一旦突然急性塞住,那就是冰冷、嚴重疼痛、發白、發紫、無力、痲痹全部症狀一起來,如同開頭的婆婆一樣嚴重,因此,早期的診斷很重要。

開頭提到的婆婆來就醫時小腿缺血已超過了黃金救援時間,此時再去打通血管已無幫忙,甚至可能帶來更多併發症。而回顧近期的病況,婆婆近期感冒不適,沒什麼進食,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衝,再加上天氣寒冷,原本就狹窄的血管可能因此就阻塞了。這樣的病程在並不少見,所以在寒冷的天氣下除了注意保暖,更不可忽略水份的攝取哦!

   下肢動脈疾病是老化過程中的一環,早期發現並控制疾病可以維持良好的下半身功能及生活品質。下肢循環的問題往往還伴隨著治療的時效性,故一旦發現自己或長輩下肢外觀或活動有任何不適,還務必儘快尋求醫療諮詢與協助。

回醫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