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健康園地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指南

 

最近較常遇到置換頸椎人工椎間盤的案例,所以將一些最常被病患提到的問題整理成3大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Q1:請問傷口為何是在脖子前方而不是後面?

A1:頸椎人工椎間盤手術切口約2.5至4公分(若一次置換較多節,傷口會略延展),為了美觀,切口通常為橫向並藏在頸紋裡。其實頸部的脊髓剛好在脖子的正中間,從前入或從後入距離差不多。時至今日,大部分的頸椎常規刀都是從前面開,除了皮膚表面的傷口,全程只會切開一層不到2mm的超薄肌肉-頸擴肌(術後會完整縫合)其他軟組織都是用解剖小剪刀輕輕剝開的,通過天然的肌肉間隙到達頸椎,所以傷口恢復快,相對後入疼痛度小很多,住院天數約莫3-4天。

 

Q2:請問手術風險如何?術後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

A2: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手術發展非常成熟,術中發生併發症(誤傷動脈血管、誤傷神頸根、硬脊膜破裂等)的總機率小於1%。如果執刀醫生有確實地做好脊髓及神經根減壓的話,頸肩部或上肢或手指的麻刺、痠痛、灼熱或手部動作遲鈍等神經學症狀幾乎是術後當晚立即改善7-8成,是滿意度相當高的手術。不過因爲術中插管及為了看到頸椎而勾開氣管和食道的關係,剛開完會有喉嚨疼痛,吞嚥不適甚至是聲音沙啞的症狀,記得吃軟一點、涼一點的食物,約一週內就會恢復正常囉!

 

Q3:請問人工椎間盤到底好在哪啊?為什麼比脊椎間體護架CAGE貴這麼多?

A3:其實可以把放在兩塊頸椎椎體間的人工椎間盤想成像人工關節,是會動的;而脊椎間體護架CAGE像夾一塊磚,是不會動的,這樣就簡單易懂啦!如果生理和經濟條件允許,當然誰都希望自己的脖子是靈活的。2013年和2016年各有一篇論文佐證,二節人工椎間盤PK二節CAGE,一節人工椎間盤PK一節CAGE,患者在術後神經症狀改善和生活滿意度都差不多。但是在比較鄰近節段的病變及退化機率和因此須再次開刀的機率,人工椎間盤皆大勝!所以雖然自費比較貴,但是避免了若干年後還得再挨一刀,算起來還是挺划算的,總花費反而比較少。也因為優勢非常確實,台灣健保局在2021年12月起開始「有條件」給付囉!

回醫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