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嬰兒吸吮、吞嚥、咀嚼及言語清晰度,皆需依賴舌頭、嘴唇等整體的口腔動作協調運用,良好的口腔動作才能產生清晰的言語,可見口腔動作發展的重要性。以下提供互動者於平日與孩子互動或遊戲過程中,自然地提升孩子口腔動作與靈活度的活動。
ø 以下活動建議諮詢語言治療師並依照個案的狀況選擇合適的活動練習。
一、臉頰
目的:強化臉頰肌肉張力
練習次數:每日練習5~10次
如何練習:
□ 將臉頰鼓起(像大泡泡)
□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 鼓脹臉頰,然後用手輕壓臉頰(泡泡破掉了)
□ 開始吹氣(像吹泡泡)
□ 兩頰內縮,噘嘴發聲(像瘦瘦的人大力地親親)
二、嘴唇
目的:強化唇部動作與肌肉張力
練習次數:每日練習5~10次
如何練習:
□ 嘟唇,說ㄨ(親一個)
□ 拉開嘴唇,說一(笑一個)
□ 不停交換說ㄛ ㄧ ㄛ ㄧ(模仿救護車的聲音)
□ 露出牙齒,上下牙咬住(我會刷牙)
□ 用嘴唇抿緊線/條狀的東西,如:鱈魚香絲,別讓東西被拉走
(用嘴唇拔河)
三、舌頭
目的:提升舌頭移動的控制力、穩定度、靈活度
練習次數:每日練習5~10次
如何練習:
□ 舌頭伸出伸入(小狗長長的尾巴/舔棒棒糖)
(接續下頁)
□ 舌頭舔上唇(小狗開心尾巴舉高/放一點果醬於上唇,舌頭舔)
□ 舌頭舔下唇(小狗生氣尾巴垂低/放一點果醬於下唇,舌頭舔)
□ 舌頭左右動(狗尾巴搖來搖去/放一點果醬於左右嘴角,舌舔)
□ 舌頭頂向兩頰內側,手輕壓不能縮回去(打鼓,鼓不能破掉)
□ 捲舌做馬蹄聲(ㄎㄡ ㄌㄡ ㄎㄡ ㄌㄡ)
□ 舌頭捲起由齒槽後掃至軟顎再掃回來
四、顎
目的:提升上下顎的動作穩定度與靈活度
練習次數:每日練習5~10次
如何練習:
□ 不停交換說ㄚㄨㄚㄨ(狼在叫)
□ 不停交換說ㄚmㄚm(張大嘴,吃東西)
□ 上下牙齒相碰出聲(切蘋果,切切切)
□ 較大幅度,上下牙齒相碰出聲(切西瓜,切切切)
五、輪替
目的:提升口腔靈活度
練習次數:每一項重複連續說5次,如: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如何練習:
□ 說滴答滴答(下雨了) □ 說轟隆轟隆(打雷了)
□ 說踢踏踢踏(踢足球) □ 說啪啪啪、他他他、卡卡卡
□ 說霹啪霹啪(放鞭炮) □ 說啪他卡
□ 說叭噗叭噗(冰淇淋)
參考文獻:
1. John E. Bernthal, Nicholas W. Bankson, Peter Flipsen Jr. (2018) 構音及音韻障礙導論 兒童語音障礙。華騰,4,14-20。
2. 林桂如(2012)。一玩就上手:學前兒童口腔動作遊戲活動手冊。心理。
3. 邱千綺、林巾凱(2013)。四到六歲構音障礙兒童口腔動作和動作表現相關性。障礙者理解半年刊,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