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射線治療注意事項

放射線治療是用一定能量的放射線照射患部,破壞腫瘤組織,殺死或抑制癌細胞的成長及增殖;對周圍的正常細胞只會造成輕微傷害;治療期間,可能產生下列的副作用,但只要知道注意事項及照護方式,即可將副作用、不適減輕。

  •  
  • 急性副作用
  •  

皮膚反應

  1. 照射部位請保持乾燥,可用清水清潔,避免使用肥皂清洗或磨擦。
  2. 不可塗抹油膏、乳液、化妝品於治療區域,以免增加皮膚反應,如發紅、脫皮…等。
  3. 如皮膚有搔癢,不可用指甲抓,以減少皮膚的刺激及破壞,可輕拍或冷敷搔癢部位,減輕不適。
  4. 避免治療範圍的皮膚曝露在強烈日光之下或使用冷熱敷、泡澡及電熱器等易造成皮膚刺激的各種處置。
  5. 請選擇質料柔軟、寬鬆的衣物,避免磨擦皮膚。
  6. 請勿洗掉治療部位所做的記號,若記號脫落請勿自行描繪,應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7. 每日檢查皮膚是否有發紅或表皮脫落,若有上述現象請告知醫護人員。
  8. 若出現嚴重的皮膚反應,醫師將視情況給予藥物以緩解症狀,或暫時停止放射治療。
  9. 經放射治療後的皮膚最好讓其自然變化生長,勿添加一些外來因素的干擾,以減輕皮膚反應,待療程結束後,皮膚會自然復癒。

疲勞

因放射治療期間,身體會大量消耗能量,所以易產生疲憊現象,故需有充分休息及充足睡眠。

局部掉頭髮

因放射線的劑量會穿透過後頸部的頭皮組織,造成區域性掉頭髮,在治療後三、四週後出現。治療結束後會再長。

口腔黏膜發炎、潰瘍

因放射線治療會破壞口腔及咽喉內的黏膜,一般在治療開始後2-3週時出現,並會持續到治療完全結束後兩週才慢慢恢復正常。治療中應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刷牙時則務必小心並使用軟毛牙刷或牙線,採溫和、易消化及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味覺喪失

因治療會破壞舌頭上的味蕾,使對甜味感覺減弱,一般於治療結束後2-4個月可恢復,但也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恢復。此時宜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的食物。

食慾不振或進食困難

在第三至四週後,因黏膜潰爛而造成吞嚥疼痛,可採流質飲食,配合使用止痛消炎的藥物減輕不適。

1.     少量多餐方式增加進食量。

2.     儘量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如深海魚、肉、蛋、牛奶(高蛋白牛奶……等)。

3.     經常變化烹調方式與型態,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的調配以增加食慾。

  •  
  • 慢性副作用
  •  

口乾

在第二至三週後,因治療破壞唾液腺分泌口水,造成口水量漸漸減少,形成口乾症,為了保持口腔衛生,要隨時補充水分,保持口腔濕潤。治療結束後,唾液腺通常會在半年至一年內恢復部分的功能,但程度有限。

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水

如果中耳也在治療的範圍之內,則病人就會有比較大的機會產生慢性中耳炎、中耳績積水的狀況,這時就需要耳鼻喉科專家的協助來改善症狀。

萎縮性鼻炎、鼻竇炎

因治療破壞鼻粘膜而產生鼻痂、流鼻血、濃鼻涕的症狀,故應養成自我清洗鼻咽腔的習慣,或者定時請耳鼻喉科醫生予以清除。

放射線性牙齲齒

因治療會破壞唾液腺,使口水無法正常分泌,故很容易在牙根處形成環狀蛀牙或使原有的蛀牙加速損壞。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牙齒每天塗氟,每晚在刷完牙後,藉由載氟器將高濃度之氟膠塗抹在牙齒表面,形成類似強有力之保護層,如此牙齒就不因長期處在不良的環境中而損壞了。由於治療主要的副作用會集中在口腔附近,故當確定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後,必須先找專業牙醫師加以評估,若有牙結石應先全部清除,蛀牙則加以填補;若有殘根或因牙周病動搖之牙齒或智齒等,則必須在放射治療開始前或7-10天拔除,以利傷口初步癒合。治療結束後若有牙科治療需求皆須告知放射治療病史。

甲狀腺功能的受損

約有20%的病人會有甲狀腺功能的受損,醫師會定期追蹤,並且於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牙關緊閉、頸部僵硬

放射線治療會造成口腔的顳顎關節與頸部的皮下組織產生織維化的現象,造成僵硬,張口不容易及無法轉動頭頸。因此,治療一開始多做口腔咀嚼、張口運動,頸部每日要做頭頸復健運動及聳肩運動, 否則一旦纖維化形成,將無法再恢復原狀。

音感性重聽

一般約是在治療結束1年後產生,症狀是較不容易聽到高音頻的頻率。

 

 

治療地點:門診大樓地下三樓放射腫瘤科

治療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放射腫瘤科:(03)494-1234分機8370~3 

放射腫瘤科專線電話:(03)493-1800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