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Q1. 來放射腫瘤科為什麼還要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攝影(CT)?
此電腦斷層攝影與放射科的不同,在放射腫瘤科稱之為3D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攝影,會依照個人狀況使用不同固定的模具,此時會在您身上標上定位線,再進行掃描定位,以取得3D解剖影像來設計所需之治療計畫。
-
1
Q2. 放射治療照射時會有感覺嗎?會痛嗎?
在治療室裡面只會聽到機器轉動聲音,無任何感覺,像是照X光一樣。
-
1
Q3. 接受放射治療時,家人會接受到輻射線嗎?是不是不能靠近孕婦或小孩?
病人只有在放射治療室內治療期間才會接觸到放射線,治療完離開治療室後,身上不會帶有任何輻射線,可以正常與他人接觸。
-
1
Q4.「乳癌」放射治療可能之副作用
1. 以照射區域之皮膚反應為主,包括顏色變深、發紅、脫皮
2. 原手術傷口及腋下疼痛頻率增加
3. 乳房水腫
4. 部分肺部發炎或纖維化
※ 詳見:相關文章 > 衛教專區
-
1
Q5.「肺癌/食道癌」放射治療可能之副作用
1. 喉嚨痛、吞嚥困難、食道炎
2. 咳嗽氣喘或呼吸困難
3. 放射性肺炎
※ 詳見:相關文章 > 衛教專區
-
1
Q.治療的副作用讓我很不舒服,該怎麼辦?
治療所伴隨的副作用是難以避免的,除了與醫師討論治療劑量及輔助藥物之外,透過症狀管理可以明顯改善生病後的不舒服。
● 症狀紀錄:紀錄1-2項最困擾的身體症狀,並且觀察症狀出現的時機點(如:早/午/晚、睡前、肚子餓…等)、難受的程度(0-10分)。透過症狀紀錄,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何時會容易不舒服,提前給予症狀介入。
● 呼吸練習:將注意力專注於呼吸,留意鼻吸-嘴吐的過程,並且盡可能放慢呼吸的速度;透過緩慢呼吸,可以增加身體吸入氧氣量,降低因為緊繃造成的過度換氣與神經焦慮。
● 五感練習: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受(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吃到的,皮膚感受到的),每一個細微的感受都需要我們全神灌注,而透過這樣的方式,大腦對於症狀的關注就可以被分散掉。
● 肌肉放鬆:可以透過伸展、按摩、熱敷等方式放鬆緊繃的身體。
-
1
Q.每次回診前,我都會很擔心檢查結果,我不知道該怎麼?
許多癌友與家屬會將「罹癌」視為一種懲罰,把「康復」或「檢查正常」當作是努力的成果,回診成為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我們可以嘗試這樣:
● 減少對自己的苛責,看見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 癌症的成因錯綜複雜,接受治療與調整生活型態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想想這些日子裡,生活上做了哪調整,是否又更清楚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的各種狀態。
● 分享擔憂,重要親友知道「你怎麼了」負面的心情是因為內心那沒有被看見的心事。想想那是什麼,也可以跟重要的親友分享這份心情,讓愛你的人知道怎麼來陪伴現在的自己。
● 停下無止盡的擔憂 我們的擔心會因為反覆思考,而愈來愈緊繃。當發現自己的想法完全圍繞在與疾病相關的事情,請立刻離開現場,並且找一個平常常做的事情來做。或者,可以透過前面提到的放鬆練習來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轉移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但多練習幾次會愈來愈熟練。)
-
1
Q.我覺得生病的樣子不好看,不喜歡出門,不想跟人說話,該怎麼辦?
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副作用、生活型態的轉變(如:睡眠、飲食、臥床)、身體機能的改變(如:消化吸收、循環)。
上述的因素均會影響生病後的容貌。維持穩定且規律的作息、保持日間輕度的體能活動、均衡的飲食及充足休息都能協助回到健康狀態,氣色也會逐漸恢復。另外,孤獨感對於治療療效亦會有阻礙,可以透過書寫心情日記或進行感恩練習來記錄每一天,維持我們與親友之間的連結。
-
1
Q.我該怎麼回應關心我病情的親友?
● 任何探訪或是病情詢問交由特定親友處理
提供單一窗口,一方面避免耗費精神和體力重複處理相同事情;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休息,避免反過來成為安慰親友的安撫者。
● 提供可以接受親友探訪的時間並可視身體狀況彈性調整
提供每天(或每周)精神相對較佳的時段,讓自己可與親朋好友聚會;但是,身體狀況仍處虛弱狀態,可以調整聚會的時間或是內容。請記得,與親友的聚會是增進情感聯繫與支持,因身體狀況而調整,並不會被怪罪,切勿勉強自己!
● 感謝並接受親友的關心,告知希望被照顧的方式,婉拒不舒服的建議
-
1
Q.生病之後,我沒辦法像過去那樣工作,逐漸有經濟壓力,我該怎麼辦?
● 盡可能維持原本的工作
開始接受治療後,會因為治療時間或體能狀況而無法維持過往的生活型態;然而,生病本身就是一個生活重大事件,建議盡可能維持原本的生活,再依治療或疾病的演進逐步調整工作時間(如:全職/兼職/計時)。
● 保險金扣抵醫療費用
住院治療是一筆臨時的巨大花費,部分保險公司已經開辦保險金折抵住院費,減緩民眾出院時須立刻支付龐大出院費用的壓力。
● 諮詢癌症資源中心媒合所需要的社會資源
癌症資源中心提供癌友許多資源管道,可以於到本院醫療大樓地下室三樓癌症資源中心或致電詢問。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7:00,03-494-324 轉8370、8736
-
1
專線
(03) 493-1800
(03) 494-1324 轉 8370~8373
-
2
諮詢時間
週一至週五,早上08:30 至 下午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