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和慢性腎臟病

現代文明社會,隨著飲食過盛,運動習慣減少,工作壓力大和飲酒習慣,都使得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口比例日漸增加。代謝症候群不僅和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相關,同時也會使慢性腎病風險增加1.5-2倍之多,認識及預防代謝症候群絕對是腎臟保健很重要的一環。

詳細內容

及時搶通洗腎廔管 享受腎利人生

洗腎廔管是腎友的第二生命線,常見的血液透析通路分為三種:自體廔管、人工血管與雙腔導管。醫師會依據患者血管品質以及身體狀態,選擇適合的血管通路進行血液透析。

詳細內容

脊椎微創手術:人體的老屋翻修

房子老舊了住久了,往往需要修繕,人老了身體退化了也需要醫療照護脊椎是人體的主要支柱,老化或者退化的脊椎需要及時的醫療介入來維持他的健康。老化的脊椎常常包含骨刺,椎間盤突出,神經管狹窄,關節病變,脊椎滑脫,脊柱側彎以及骨質酥鬆症等等多重問題。

詳細內容

安寧緩和照護? 可能和你想像的不同…

…只有快要死亡的病人才需要安寧緩和照護?
…安寧緩和照護很花錢?
…接受安寧緩和照護就是被放棄,不再接受積極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安寧緩和照護的定義:
對罹患威脅生命之重大疾病的病患進行積極而全面的照顧: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狀、解決心理、社會、靈性的問題。

詳細內容

口腔癌與拒嚼檳榔

根據 2020 年癌症登記數據顯示,平均每 4 分 19 秒就有 1 人罹癌,其中癌症死亡者之年齡中位數為 70 歲,但口腔癌患者的死亡年齡中位數僅61歲,雖然近年來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檳榔防制策略,近年促使 18 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大大降低,降幅超過 6 成,因此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已下降至 2020 年每 10 萬人口 21.8 人。

詳細內容

老年病應要配合看中醫

認知障礙、憂鬱、譫妄、功能退化、跌倒、尿失禁、睡眠障礙、便祕、嗆咳、吞嚥困難、營養問題、多重用藥,以上症狀無法以單一器官病變作解釋時即可被定義為「老年病症候群」(以下簡稱老年病)。目前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已達17.56%,不可否認的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病症候群也漸受重視;可惜的是子女往往以為長輩上述的症狀只是「老化」的現象,因而常延誤就醫的時機,適時的就醫,上述症狀是可以被改善的。

詳細內容

肺結節如何解

111年衛福部公布的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癌症)多年來依然位於首位,而其中更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蟬聯所有癌症死亡率的寶座,相較於其他癌別,個人覺得肺癌才是名副其實的「癌王」。國健署自111年起開辦了肺癌篩檢計畫,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肺癌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補助,桃園市更擴大了補助對象範圍,接受LDCT檢查的個案數量隨之增加,也因此不少民眾會因為檢查結果異常而被轉介至胸腔科門診追蹤。

詳細內容

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脊椎問題的新療法

現代人久坐的生活型態,或是長時間駕車或負重工作者,使腰椎壓力遽增,進而產生了慢性下背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痠麻無力等病症,當保守治療(如服用藥物,復健治療等)無效時,手術就成了解決疼痛,增進生活品質的選擇。

詳細內容

微笑舒適有「新機」〜口腔掃描機

提起假牙治療經驗,多數人浮現的第一印象不外是嘴巴塞滿黏呼呼的印模膠,伴隨著口水、鼻涕、眼淚噴發與嘔吐的狼狽模樣,算得上牙科治療名列前茅的苦事之一!傳統假牙補綴治療流程從印製診斷模型、牙齒修形、印製與灌製石膏工作模型、刻蠟復形、包埋鑄造、堆瓷燒結等連串繁複的臨床與實驗室步驟,需要牙醫師與牙體技術師精細計算各種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質、收縮膨脹代償比率,排除過程中的人因誤差,方能琢磨出貼合舒適的假牙成品。

詳細內容

黃斑部也會生病嗎?

常常聽到媒體在提黃斑部病變,到底"黃斑部"在哪裡呢?
黃斑部其實是視網膜(相當於眼球的底片)中心位置, 是錐狀細胞密度最高、視力最敏銳的一個區域,也是人體最重要的視覺中心。

詳細內容

良性甲狀腺結節免開刀,「微波消融術」,有效擺脫「雞蛋喉」!

不久前有一位40歲左右的老師因脖子粗大來看診,他除了脖子有雞蛋大小的腫塊之外,同時喉嚨也明顯不適。檢查發現他喉嚨有一個5公分左右的良性甲狀腺結節,但是因為怕切除手術會留疤痕,也擔心如果術後聲音受到影響會無法繼續教課,再三考慮之後,選擇「微波消融術」,這是一個時間短、恢復快、幾乎不會留下傷口的治療選項。

詳細內容

許你一個無痛人生

「痛」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有時外人是無法理解當事人的痛是多麼不舒服。人之所以會有「痛覺」,是身體為了提供我們警訊,把訊息傳達到視丘及大腦產生不適感,讓我們知道需要做出調整來因應體內或是環境的變化。每個人一生中總會經歷各種疼痛,有些急性疼痛,吃吃止痛藥或是隨著時間即可緩解; 但一旦疼痛反覆發生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一直沒改善的話,即進入到所謂的「慢性疼痛」。全球有15億人深受慢性疼痛之苦,影響到每日的生活品質、睡眠、工作。根據美國疼痛醫學會,慢性疼痛的原因可能有8大類

詳細內容

泌尿道結石的新選擇—軟式輸尿管鏡腎內碎石

泌尿道結石是最常見的泌尿科疾病之一,也就是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的結石,以臺灣的統計數據來看,盛行率大約10%,男女發生率約為三比一,且復發率每年高於15%,3年之內至少有5成的患者會復發,特別是少飲水、少運動的民眾容易發生結石的狀況。

詳細內容

認識甲狀腺癌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中排第七名,在女性的十大癌症中排第四名,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癌症,主要發生在女性,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3到4倍。女性進一步按年齡層區分,甲狀腺癌多以青壯年族群為主,在10~29歲的女性癌症發生率是第一名,在30~49歲的女性癌症發生率則是第二名,僅次於乳癌。

詳細內容

淺談下肢動脈疾病

周邊動脈疾病泛指心臟冠狀動脈以外身體其它部位動脈之疾患,而下肢動脈疾病為周邊動脈疾病之其中一部分,下肢動脈疾病之成因主要為下肢動脈因粥狀動脈硬化造成血管阻塞以至於組織缺氧,常見的危險因子與冠狀動脈疾病相同,如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而下肢動脈疾病其最嚴重的情形稱為危急性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其定義為休息時疼痛(resting pain)乃至於無法癒合的傷口甚至壞疽(gangrene),一旦進入這個階段不盡早介入處理,一年的截肢率將近兩成。

詳細內容

沒有戒不掉的菸,我和你一起開始

吸菸的危害眾所皆知,除了肺部功能下降,也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性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機率上升,抽菸不僅影響自身,也會藉由二手菸、三手菸將傷害不斷擴大,上述對身體的壞處都是我們戒菸的原因;不只如此,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幫我們在戒菸的路上多找到一個理由,因為所有菸品從產生的丟棄都會汙染地球且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菸品正在毒害地球,我們必須一同讓菸品消失。

詳細內容

淺談高血壓

高血壓本身幾乎無症狀或只有輕微不適,因此高血壓被形容為無聲、無息的慢性殺手。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長期的高血壓會引起左心肌肥厚、動脈粥狀硬化、心肌缺氧、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並且增加主動脈剝離、周邊 血管疾病、腦中風、失智、腎臟病的風險;而研究指出降低血壓可減少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生。

詳細內容

疝氣是什麼?需要處理嗎?

疝氣的成因為肌肉筋膜薄弱或先天腹壁缺損所造成,通常會在腹部形成膨出物,且時有時無,多半在我們腹部有出力時會出現,休息或躺下時會消失。常見的位置為雙側腹股溝、肚臍及之前開刀切口處。疝氣本身並不會影響生命徵象,但是疝氣有可能會導致腹內器官掉進缺損處,如果因此器官嵌頓住而回不去腹腔內時,會造成器官缺血壞死,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敗血症甚至是敗血性休克,因此一般我們都會建議疝氣要接受「預防性治療」。因為疝氣是由於腹壁構造缺陷造成,所以目前並沒有辦法以藥物改善,治療的方式是以手術為主。

詳細內容

你的眼袋背叛你的年齡?

眼睛是靈魂之窗,而其下方的眼袋,卻常常會令人看起來老了十幾歲,而其影響的年齡層則貫穿20歲-90歲的愛美人士,從二十幾歲來自遺傳的問題,30歲-50歲打拼熬夜的過度用眼,以及五六十歲後的自然老化,影響的年齡層分佈很廣泛。

詳細內容

doctor

醫療團隊

醫師推薦

心臟血管外科 / 翁世憲

醫師推薦

腎臟科 / 李明澤